期刊信息
 

刊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曾用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
主办: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ISSN:2095-7327
CN:37-1500/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2940
数据库收录: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高职,农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民国时期山东乡村教师实践活动

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15: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山东作为孔子故里,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独特地位,几千年来受到孔子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 山东地区尊师重教,传统教育较为发达。自鸦片战争以来,通商口岸开通,西方教育思

山东作为孔子故里,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独特地位,几千年来受到孔子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 山东地区尊师重教,传统教育较为发达。自鸦片战争以来,通商口岸开通,西方教育思想逐渐传入山东,山东地区较早地开启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拥有良好基础的传统教育与新兴发展迅速的西方教育思想在山东地区碰撞出的火花,在乡村教师群体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山东地区的乡村教师人员构成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教学活动如何,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怎样,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回望过去,期望对当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所启示。

一、乡村教师群体的人员构成

(一)接受传统教育的私塾先生

民国时期,山东地区新式教育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发展缓慢,新式学校较少,乡村教师多由旧时塾师转化而来。 接受新式教育虽然成为时代发展主流趋势,但是偏僻农村的民众仍旧难以接触新式教育, 乡村教师中接受并且传授传统教育的私塾先生占比较大,地位稳固。 国民政府统治之后,上级阶层屡次要求取缔私塾、禁读经书,但收效甚微;后来政府根据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政策做出调整,将取缔塾师变为改造塾师, 培养旧塾师接受新教育并将其传播给乡村学童;取消取缔私塾的禁令,改良私塾,使其具有新式学堂的功能。 很长一段时间内私塾仍能与新式学校平分秋色,尤其是偏僻闭塞的农村,私塾占压倒性优势,在私塾中传授知识的先生们,地位甚是稳固。

(二)新式学校培养的师范人才

自晚清科举制度废除以来, 教师群体教授传统知识的合法性日渐衰微, 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不断将传统知识隔绝于“杏坛”之外,教学的权利与义务逐步交给了专业的教师。 在山东地区,虽然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改良塾师,但这只是发展乡村教育的权宜之计, 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才是教育发展的前途, 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师范人才才是乡村教育未来的主力军。 民国时期山东地区学校众多,如曲阜师范大学、省立山东大学、私立齐鲁大学等,都为乡村教育培养了众多师范人才。 这些师范人才因为政治因素被排除于权力阶层之外,纵使他们心中饱含壮志,期待仕途之路,也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师范人才逐渐沦为中国社会的边缘阶层。 纵使乡村教师的薪资水平低,但与贫苦工人和农民相比则是差强人意。 这些师范人才或是为了生计或是为了另图高就, 不得不选择生活贫苦但稳定体面的乡村教育工作,在教学中传递教学理念,奉献满腔热血。 虽然乡村生活并不尽如人意, 但是有志青年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尽绵薄之力,改变破败的乡村社会。

(三)救亡图存的社会知识分子

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给了山东地区社会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 乡村地区的破败与教育危机时时刺痛着社会上的爱国知识分子的神经。 他们深知,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制约着山东地区的发展。 “无论从人口上着想或从经济上着想,唯有站在乡村的立场,侧重乡村,从乡村工作入手,以复兴民族,方不会走错了路子”[1](15)。由此,社会上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或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或从自身的社会责任出发,涌入山东乡村地区,投身乡村建设运动。 教育家王衷一,祖籍山东,毕业于北京大学, 之后留学莫斯科的中山大学, 归国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辞去北京大学的教学工作,到山东的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 教育家梁漱溟则在山东开辟了乡村教育试验区。 他们力图通过努力,研究山东地区的社会问题,开展乡村建设实践拯救山东地区民众心理,进而推广全国,培养民族精神,发展国民经济,以教育为切入点,以图挽救中国。

二、乡村教师的实践活动

(一)教育乡村学童

民国时期,山东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中的文化人显得弥足珍贵,有学者称:“乡村学校做乡村生活的中心, 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2](646)可以看出乡村生活中乡村学校的重要性,乡村教师在乡村改造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教育体制的推广, 教师教学任务加重。 现代教育体制比起旧私塾体制,对乡村学校的管理更加合法化、规范化,减少了教师的主观随意性。 山东地区的乡村小学,一般一村只设一个复式学校,当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负担重,教师为了降低工作强度、避免课堂混论,多使用复式教学法,将十几个到几十个年龄不同、 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分为若干年级进行教学,但学校一般只有一个教员,有的甚至只有一间教室,教师教学分身困难,无论心理或生理都受到较大冲击。 教师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维持课堂纪律,尤其是在一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情况下,教师几乎全天上课,这样下来,乡村教师在复式教学课堂上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艰巨的教学任务、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问题使部分乡村教师流失,但也有不少教师情绪高昂,他们客观评价乡村教师生活有苦也有甜,尤其与儿童交往中,学生恭敬有礼、尊敬爱戴,也给乡村教师带来一些慰藉。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dnygcxyxb.cn/qikandaodu/2021/0707/733.html

上一篇:沿着一带一路弘扬山东文化的建设研究
下一篇:新闻舆情搭车现象研究以顶替上学事件为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版面费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