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曾用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
主办: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ISSN:2095-7327
CN:37-1500/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2940
数据库收录: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高职,农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机制

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 言 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层层压力,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因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间接损失占GDP 的比重已达10%以上[1],“资源—环境—经济”间

一、引 言

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层层压力,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因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间接损失占GDP 的比重已达10%以上[1],“资源—环境—经济”间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世界性问题。生态创新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已经被提出来了,虽然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性认识,但从结果来衡量生态创新的观点获得更多学者们的认同,即生态创新在降低环境负向影响的基础上,是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保障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充分挖掘资源利用能量的创新模式[2]。

山东省在生态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浙江、广东省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因此对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识别区域异质性,解析区域异质性的影响机制,对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化、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文献述评

对生态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创新效率的内涵界定。生态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只要能体现出创新的新颖性、创造性、价值性等特征,又能保障资源节约和环境效益,均可称为生态创新[3]。生态创新与“绿色创新”“环境创新”“可持续创新”等另外的表达形式含义相同,可见生态创新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普遍性,不同学科背景下会有不同的界定。生态创新效率既需要考虑创新要素投入产出的效率,还需要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生态效益需要考虑资源和能源要素,是综合了“创新—资源—环境—经济”的创新效率[4],是在绿色生态发展约束下,以尽量少的创新投入获取尽量多的创新产出[5]。与传统创新不同的是,生态创新效率提升需要保障一定程度的环境效益[6]。二是生态创新效率的测度。研究对象既有微观层面的企业,如韩晶等(2013)通过对创新效率模型的改进,构建了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体系,测度了中国工业企业的生态创新效率[7];冯志军(2013)引入SBM 模型对工业企业生态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加以进一步完善[8]。也有以中观层面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如任耀等(2014)构建了中国30 个省份的生态创新效率测度体系,采用中国生态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9];张逸昕等(2015)采用超效率SBM 模型和Malmquist 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层面测度了中国生态创新效率并进行了系统协调度双重演化研究[10];刘佳等(2020)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11]。宏观层面更多地强调生态创新效率与国家或区域之间的协调关系。早在2006 年,欧洲环境协会就提出了从主客体两方面综合测度的生态创新测度指标体系[12],Arundel et al.(2007)从本质、驱动、障碍、成效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创新测度体系[13],Gremmen et al.(2016)从创新投入、资源投入、创新产出、资源产出、经济产出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创新效率测度体系[14],这些研究深化了测度体系,测度体系越来越全面,内涵越来越丰富,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测度方法也相应地不断改进,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三是生态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因生态创新效率的对象不同,因而生态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选择依据并没有统一标准,基本上遵循研究对象的特点而设计,比如Brunnermeier et al.(2003)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支出是生态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15];邓波等(2011)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关键影响因素[16];吴旭晓(2014)则认为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及产业转移是生态创新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17];Zhang et al.(2020)、Wei et al.(2020)等分别从城市、行业层面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生态创新效率的影响[18-19];丁绪辉等(2019)则分析了水资源保障对区域生态创新的影响[20];郭海红(2018)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市场需求是区域生态创新效率的枢要影响因素,并且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明显[21];杨朝均等(2018)则分析了内外部需求等对中国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22]。

由此可见,已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生态创新效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研究视域更多地侧重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中观层面研究较少,对山东省的研究鲜见,对山东省区域异质性的关注不够;二是研究方法更多地采用现有的方法,其适用性值得再考量。

基于此,本研究以山东省2009—2018 年所有地市面板数据为依据,构建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的测度体系,分别采用改进的EBM 模型和DEAMalmquist 指数,运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及其增长率,并剖解其增长动因,进一步构建Tobit固定效应模型,深度解析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对完善生态创新理论具有理论价值,对推进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提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生态山东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dnygcxyxb.cn/qikandaodu/2021/0708/750.html

上一篇:年山东省春季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
下一篇:全面脱贫背景下农业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版面费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